首頁 找課程 認證課程 Google Analytics 個人認證 結合Facebook 與 Google Analytics 輕鬆監測粉絲流量

結合Facebook 與 Google Analytics 輕鬆監測粉絲流量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你是否曾經看著你的Facebook insights,覺得缺少了些什麼嗎?

在你的貼文中,除了「讚」、「分享」、「留言」 之外,你還想追蹤更多的使用者行為嗎?

這很簡單!

你只需要將 Facebook insights 與 Google Analytics結合使用,你就能精確地掌握在你的粉絲專頁及網頁上任何的動態

事實證明,這兩個哼哈二將配合得十分完美。

信不信由你,就算你對Google Analytics的複雜有心理陰影,但設定這樣的功能其實相當簡單。

接下來,我會示範如何去做一系列的設定,之後你將可以看到:

  • 誰正在拜訪你的網頁
  • 誰透過點擊到達你網站的登陸頁面
  • 誰想要得到你更多的訊息

 

讓我們開始吧!

 

如何結合使用Facebook 與 Google Analytics來監測粉絲流量

 

目標能給予你衡量進展的能力

 

如果你不僅僅只想要監測流量,那麼你就必須為Google Analytics設定目標

若你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你就無法衡量你你離想達成的目的還有多遠,你是正在前進,還是往後倒退。

如果你曾經對Google Analytics抱有恐懼感,放輕鬆點,設定程序沒有你想像中困難。照著以下簡單的步驟,你馬上就能上手!

 

1.立你的目標

當人們造訪你的網頁時,你希望他們做些什麼?

  • 用電子郵件帳號登入?
  • 購買商品?
  • 填寫自己的基本資料?
  • 以上皆是?

 

你希望訪客做出什麼反應,將決定你在Google Analytics上的目標

而所有的一切都從一條URL網址開始

 

2.為你的目標設定一個登陸頁面URL

當訪客達成你設定的目標時,你應該為他們設計一份「感謝頁面」或「確認頁面」,而這些URL網址會在Google Analytics裡面用到。

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這些頁面,趕快把它們加進去吧。

大部分的電子郵件列表服務,能讓你把新的訂閱者導引到一個前導頁面,讓你能感謝他們的訂閱,並且讓他們知道接下來的流程。

想要設計這些頁面,你可以使用現成的模板,或是自行設計想要的款式。

但不管是你選擇哪一種方式,前往目標的頁面的URL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有這個URL,你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3.在Google Analytics設定你的目標

登入Google Analytics,選擇你想設定的帳戶,點選「管理」選項,選擇「資料檢視」欄位的「目標」。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操作,別害怕,就算這是虎穴,你還是能全身而退的。

當你選擇一項目標時,你等於教會了Google Analytics一項新把戲。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接下來系統會讓你選擇一塊模板(這裡無法讓你設計自己的頁面,只是讓流程更簡單),如果不選擇自訂,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種類。

我們先設定一項目標,當訪客輸入電子郵件地址進行訂閱時,等於選擇性加入了我們的電子郵件列表,成為我們的訂閱者,我們的目標就是追蹤這個流量。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選擇你想要的頁面種類,如果清單中找不到,可以選擇自訂。

為你設定的目標作命名,並且確認在「類型」項目中有選擇「目標網址」。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輸入你的登陸頁面URL網址(記得選擇「開頭為」),自行設定剩下的選項,檢查無誤後儲存。

簡單吧,多練習幾次,之後你閉著眼睛都能做。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Google Analytics還有哪些特色和妙招。

 

「廣告活動」讓你知道訪客是誰、從哪裡來

 

當訪客點擊不同地方的連結,進入你的網站時,「廣告活動」可以讓你有效追蹤他們,這都是透過一個叫做「UTM parameters」的技術來實現的。

舉例來說,我可以用下面這個URL網址,來追蹤那些來到我的臉書專頁,並點擊自訂按鈕而來到網站的訪客。

 

所有會連向登錄頁面的點擊選項,不管是文字、圖片還是按鈕,都應該加上這段URL網址

舉例來說,我在臉書上設置了一個call-to-action(呼籲採取行動)的按鈕,上面寫著「關於我的工作 了解更多」,點擊後會連結到我的網站。當有人在臉書上點選這個按鈕時,Google Analytics就會辨識並追蹤這個流量來源。

我可以用Google Analytics來觀察流量的來源,並且做分析以方便我後續的優化,只要點選Google Analytics > 報表 > 客戶開發> 廣告活動,就能看到。然後我點選「Website」這個廣告活動。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可以看到這筆點擊流量來源,被算在臉書的自訂按鈕上。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你可以利用Google Analytics URL builder這項工具,為Google Analytics裡廣告活動中的URL網址加上UTM參數,只要按照網址內的說明,就能簡單的得到追蹤用的連結網址。

這些參數在追蹤臉書貼文時顯得特別有用,舉例來說,你可以追蹤以下的各種來源:

  • 非推廣的貼文
  • 非推廣的相片
  • 推廣的貼文
  • 推廣的相片貼文

 

臉書上有不同種類的連結,讓使用者透過點擊導引到你的網站,你可以深入並詳細的追蹤它們,並且界定哪一種點擊對你目標的完成更有貢獻。

當你發現有些特定的組合有其神效,好好利用它!當你發現有些東西不怎麼管用,修正或拋棄它。養成這種習慣,讓你持續保有選擇的彈性,基於實際的資料和數據來做調整。

有一件關於UTM參數的事情必須要牢記,那就是你設定的參數必須要非常精確,如果你同時使用Facebook、facebook和facebook.com來設定UTM的參數,那麼Google Analytics將會顯示三個不同的來源,造成不必要的重複,這點必須要牢記。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廣告活動,如果你同時用「Website」和「website」來設定,就會有兩個不同的廣告活動。再提醒一次,同樣的來源,每個連結的參數設定時都必須完全相同,以確保後續的追蹤和紀錄精確無誤。

 

做出區隔能讓你看的更仔細

 

如果你正在販售防曬油或其他相關的產品,你可能會想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點擊了臉書上的連結而造訪你的網站,其中來自紐約的點擊佔了多少比重?來自佛羅里達又佔了多少?

只要你有Google Analytics的幫助,這完全不是問題。

做出區隔可以讓你用某些特殊的方式,來檢視所有你在Google Analytics上的資料。要設定區隔,須點選Google Analytics >報表>目標對象>總覽>新增區隔,然後就可以點選下方紅色的「新增區隔」。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你可以為你的新區隔命名,接著進入「進階 > 條件」,在欄位中填入「資料來源(使用者的子項目)」、「包含」、「facebook.com」,如果你想進一步為美國的使用者作出區隔,可以去「客層 > 地區」自由設定地點和城市,並選擇「完全符合」。

為流量做出區隔、檢視你的受眾,這有多好玩呢?非常好玩!一旦你嘗試了一次,你一定會想:為什麼我不早點來做這件事呢?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以上講的小把戲讓Google Analytics可以對你的網站來自臉書的流量做出分析,還可以和其他的流量來源比較。

你能想像,原來資訊也可以創造如此多的價值嗎?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安置廣告、貼文,刺激更多的流量,創造更多價值?

這一切都超酷的!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你可以利用區隔來比較不同的流量來源,像是比較臉書推特的流量,或是比較裡臉書和搜尋的流量,悉聽尊便。

這些資料可以讓你知道臉書來的訪客在你的網站上花了多少時間、跳出率如何、還有最重要的……對達成目標的影響。

目標可以當作你衡量的基準,幫助你衡量訪客從認知、感興趣到渴望的過程,讓虛幻的願景成為實在的使用者和客戶。

目標, Google Analytics,臉書

做出區隔後,你就能以不同區隔的流量為基礎,來檢視Google Analytics內的資料。當你設定好區隔後,Google Analytics的報告對你來說就像一個新的寶箱,讓你能更清楚臉書的流量來源組成,以及使用者在你網站內的行為。

 

結論:結合臉書和Google來工作吧!

 

1+1>2,這種成效方面的提升在工具的使用上屢見不鮮。結合臉書和Google來工作吧!目標、廣告活動和區隔,善用這些Google Analytics的功能,就能在你的臉書流量中發掘出巨大的價值,超越一般標準的報告,讓你對臉書頁面做出更深入的洞察。

 

本文由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編譯
參考資料:postplanner
How to Use Facebook and Google Analytics TOGETHER to Monitor Fan Traffic

關於 dcplus 編輯團隊-Simon

dcplus 編輯團隊-Simon
數位就像一個風暴,這個風暴的破壞力大家都看得到。未來十年,更是可怕!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讓你走在數位行銷潮流的最前線。

大家都在看

VP 值取代 CP 值,競爭激烈的五星級飯店該如何脫穎而出?

VP 值取代 CP 值,競爭激烈的五星級飯店該如何脫穎而出?

隨著疫情的解封,加上政府普發 6000 元補助金,入住五星級飯店成為民眾休假放鬆的好選擇。然而,隨著五星級飯店愈來愈多,且提供的服務同質性高,飯店業者又該如何脫穎而出?甚至可以突破國人所詬病的「台灣飯店價格太高、品質又不佳,寧可出國玩」的想法? i-Buzz 網路口碑研究中心本次將聚焦在全台五星級飯店,公開網路能見度最高的品牌,並解析其高熱度的聲量密碼。

還想知道更多數位新知?快來訂閱 dcplus 關鍵分享報

您希望收到哪些資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