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note #2: 企業創新 – 經濟上的當務之急

講者介紹:
Hector Aguilera,Croma Beer 共同創辦人。具豐富的併購經驗、善於商務談判及溝通,同時也是多元產業的企業家,包含手工啤酒、物流、零售、科技技術及能源等;擁有出色的多元文化企業管理能力,協助企業進行開放式創新、發展新商模。
企業創新的當務之急
破壞式創新已是市場趨勢,Uber 破壞了傳統運輸產業模式,Airbnb 破壞了傳統飯店業產業模式;相反地,柯達則是反趨勢而行,逃避創新,最終導致破產。Amazon 從網路書店起家,現在它連藥局、銀行業都開始介入。
企業往往擔心眼前的敵人,其實令人擔憂的應該是「下一個競爭者會是誰?」
創新很難定義,對我來說,創新是一種權力,維持與時俱進的權力。創新必須持續灌注新點子,產出新的成果。如果用人類作為比喻,我們可以說:創新是身體,商業模式是腦,文化是靈魂,科技是肌肉,方法論則是心。
罔顧商業模式的創新,是註定會失敗的;沒有文化底蘊的創新,也不會成功。

創新:成長的驅動力
創新是成長的驅動力。美國的高階主管認為,市場最重要的推動因素就是創新。有些企業能不斷成長、卓越,有些企業苦苦撐在倒閉邊緣,其中的巨大差距是來自於:卓越的企業相信自己「有能力追求創新」。
我們必須說服公司進行實驗,並從錯誤中學習,才能保持創新性。
「創新」最主要的挑戰在於:
- 培養企業內的創新文化
- 平衡核心業務與創新(企業常過度保護原有的核心業務,未分配資源在創新開發)
- 企業中的「抗體」(守舊派)會對抗創新概念
- 過度分析,於是駐足不前

圖片來源: Hector Aguilera, GEC+Taipei 2018
想在利用舊模式和探索創新之間保持平衡,重點是維持市場嗅覺。
創新行動

圖片來源: Hector Aguilera, GEC+Taipei 2018
創新的行動包含這些面向:
專心致力的創新團隊→創新和技術培訓(做大量培訓)→開放式創新→企業配對夥伴關係→卓越創新中心→內部創業計劃(難以控制的人)→創新前哨(人們如何學習創新)→創新遊覽(難以做到且成本高)→與供應商,政府接觸
缺失的環節:
無論是企業端,或是創新生態圈,都有其缺失的環節。若能將這些環節介接起來,便能將這個生態圈導向更高的效率,與更高的成功機會。
- 企業端缺失:一般企業端缺乏對新科技潛力的了解,限制了實行的可能性。
- 創新生態圈缺失:一般創新生態圈並不了解企業端的商業模式,以致新創公司無法提供給企業真正的價值。
- 解法:(1) 需要讓最優秀、最懂商業模式的人理解技術層面 (2) 嘗試均衡知識 (3) 培訓是關鍵
創新架構
創新的架構包含幾個關鍵元素:
- 生態系統:社區創新→解決客戶的問題
- 與供應商建立關係,共同創新也是一種好方法
- 共同解決問題,共同分享資源
- 結構:去中心化 – 定義誰該負責、該與誰互動
- 過程:設計思考,敏捷流程
- 文化:推行創新的文化
- 募資
- 人:提供誘因、回饋、認可
- 領導者:領導者推廣創新、推動實驗

圖片來源: Hector Aguilera, GEC+Taipei 2018
Keynote #3: 新創生態系統-企業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關鍵

講者介紹:
JF Gauthier為矽谷連續創業者,創立了五家公司,其中有兩家企業成功出場,目前正有兩家企業仍在營運,雖有一次創業累積了失敗經驗,卻也因而成為學習的泉源,為他打造更多成功的可能。此外,Mr. JF 同時也是一位活躍的天使投資人,創立了一個共享空間,並為投資決策提供風險投資建議。現在也是一專業的創業顧問,為許多企業及領袖提供技術戰略和企業創新思維。
如何創立繁榮企業的生態系統
Genome 新創公司的使命:藉由提升全世界的各個城市新創企業的成功率與生態系統的增長,創造可量化的經濟成長。
Tech Nation 的使命:藉由多元化組織合作,促進顛覆性技術對經濟和社會成果的積極影響。
在第三波科技浪潮中,連結性(Connectedness)能為企業帶來能量。現在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沒有人可以只靠自己完成一切。不僅中小企業或大企業,政府也需要一起加入連結性的時代,不僅要預防壞事發生,也要促使好事發生。

Gauthier 能創立成功的新創與生態系統的三個重要支柱:
- 實證基礎研究
- 最大的知識庫: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數據庫,橫跨 55個城市/ 28個國家,自 2011 年以來每年有 10000 家創業公司,為 35 個政府提供建議。
- 全球可信度和曝光率:最受歡迎的研究報告
達成成就:改善全球啟動生態系統
2011年:首次啟動成功因素的數據驅動研究
2012年:首次研究失敗因素
2015年:建立第一個新創生態系統成功因素的科學模型
2017年:建立第一個新創生態系統生命週期和全球知識結構的科學模型
第三波網路革命:軟體不再是重點,而是進入產業,產業的專業能力越來越重要。
企業端有何缺失?無法銜接新創產業的顛覆式能量
新創端有何缺失?新創雖然顛覆、敏捷、迅速,但缺乏產業經驗
傳統公司的創新模式,不適用於現代的顛覆式創新
- 傳統企業的問題在於,不知如何使員工加入新創生態系統
- 舊的創新模式,要不是100%在企業組織之內,就是100%在企業之外
具有「連結性」的生態系統,才能擴大規模。

圖片來源: JF Gauthier, GEC+Taipei 2018
生態系統的生命週期:

圖片來源: JF Gauthier, GEC+Taipei 2018
企業擴大規模的主要成功因素:
- 資金
- 知識網路 – 全球連結(進入全球的知識網路),地方連結(連結在地的社群與相關資源)
全球性連結(Global connectedness),是擴大規模的第一成功因素。
與全球連結度愈高,就愈容易擴大規模並獲得成功。

圖片來源: JF Gauthier, GEC+Taipei 2018
地方性連結(Local connectedness),與生態系統表現直接相關。
擁有愈高的地方性連結,新創企業成長愈快速(季營收高達兩倍)。
參與顛覆式創新的新企業模式
如何創造一種具有顛覆式創新能力的新企業模式?
首先要直接並深度地與新創生態系統互動。
根據開放創新與協作原則,從以下兩者為出發點
1. 企業內的大問題
或 2. 大議題(如高齡化社會)
並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A.數位轉型,以達到
- 更高收益
- 更高效益
- 增加全球競爭力
B.找到新的市場機會
走入新的商業模式
我們必須了解「應該要做的事情」,不只是解決眼前面臨的問題。
創新是一件持續的事情,你必須多思考解決方案,以非常創新的方式解決未來的問題。尋找不同的方法來避免解決方案被拒絕,新的問題和新的機會總是會到來,同時也要懂得識別周圍的人才,給予創造和發展的機會。
新的商業模式必須證明「你不一樣」,與眾不同是你能夠生存的唯一原因。電子商務不是試圖與傳統商務競爭,而是試圖幫助傳統商務。謹記:合作只會強化新創與企業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