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plus 聽知識
大概也不過是近 5 年前後的事,突然間社群經營成了在數位行銷溝通上,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從 FB、噗浪、微博,到 Twitter、LINE、微信… 等,而且仍有許多新型態的社群媒體不斷興起,但可以發現不變的是,人們花在數位社群的時間越多,品牌經營者就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和時間在社群上做溝通。
很多人喜歡用「玩」這個字來取代「經營」社群,但多數的品牌在社群上玩的是自嗨。
老編在輔導和授課時,常用兩種組織來形容,經營得比較成功的品牌社群就像「農村」與「黑幫」,這部分有機會再聊。
但除非你只是想默默無聞,淡然處日,對於社群的反映心如止水。不論是企業社群的粉絲專頁、社團的建立管理者,甚至是網紅,把經營的對象當朋友固然重要,但若是不能供給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或是持續產生低中高度的分層連結,那除了「安慰讚」之外,是很難更進一步達到品牌溝通效果的。
在這邊,老編先分享 10 個能讓社群在經營時,較能誘發共鳴,讓粉粉 (絲)、團團 (員) 們,願意更注意、更增加互動的重點。
1、先告訴別人你是誰
有的粉絲專頁和社團的簡介就如同企業的官網或是個人的公開履歷,要能讓目標受眾快速認識你,若是能清楚描述專業背景,以及可提供給粉絲或團友的相對價值,就更能產生清楚定位。
2、想給什麼資訊前要想清楚
閱讀粉絲專頁或觀看社團的人通常不一定會預設立場,但經營社群的人必須清楚,想要給什麼和預設閱聽眾在閱讀後,短中長期會產生的行為反應。
3、營養和垃圾都很重要
社群在經營時容易沉溺於自己 (老闆) 的小世界,只想一昧的宣傳自己,但對閱聽眾來說可能過多就是無用了。反之,對品牌自身可能不太相關的娛樂或生活資訊可能更容易產生受眾連結。
4、說重點、別廢話
有些個人型品牌,喜歡長篇大論的想溝通自己的豐功偉業,或是企業或政府品牌常常對一件小事大肆宣揚。但其實社群上的資訊早已太過氾濫,把握溝通重點才能持續吸引注意。
5、有捨有得不要怕
部分企業品牌為了避免粉絲 / 團友反感,所以只敢收人不敢「排除」,通常紛絲專業不太能刪人 (除非封鎖),但社團是可以有所取捨,尤其是當建立目標清楚時。
6、適度地給高度參與者鼓勵
不要害怕在社群上嘗試新的做法或新的內容提供,有時就算沒啥人理也可以測出誰是「鐵粉」,然後針對這些高度參與者適時的獎勵機制或回應,才能儘量維持住關係。
7、 好內容不易尋,抓重點很重要
在社群上擁有特定粉專或社團有重度支持者的,可以發現他們主要提供的內容大概有「即時資訊、問題解決、蝦趴娛樂、釐清現實」等重點,當然因為屬性不同,所以只會著重一到兩個區塊。
8、節慶很重要
生活已經很苦悶了,總是要有些出口。把貼文的主題結合節慶,利用時間優勢增加與受眾的連結。但有時在假日或有熱門活動的日子,不要勉強硬碰硬,終究當資訊過量時,只會降低溝通成效。
9、跨品牌連結增加戰友
曾有這麼幾個粉專,在分享文章時會有其他的品牌一起支持,但這樣的” 佳話” 並不常見。比較容易達成的是透過合作,與不同的產業或品牌一起進行活動,或是不同粉專與社團結盟,更能增加聯合曝光的機會。
10、見人說人話、看圖說故事
有的社群適合長篇大論,有的社群就是美圖說話,雖然不同平台的經營方式各有差異,但平常老編小編多備著些素材自然是不會錯,用合適的方式呈現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數位社群再怎麼美好,但看見本尊才能讓關係更穩固。
不論是企業品牌、特定組織還是個人品牌、網紅,消費者在網路社群上的行為在某個程度上就是會受限。在賣場看到商品帶回家用了滿意、參加了實體活動後感覺心中小悸動,或是上了老編的課後回家收穫滿滿。在社群的世界,適當的虛實整合是維繫關係的重要方式。
最後,社群可以是媒體、商場、聊天室或是討拍拍的地方,但不是每個三年三班的手工薯條都超級好吃,如同不是每種社群都應該只追求人多或表象的按讚支持。
最終,讓品牌能與忠實客群連結彼此並產生高度價值,更應該是數位社群經營的意義。
(延伸閱讀:引爆社群做管理!品牌信息包,你做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