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斯在經典著作《從 A 到 A+》中,提出組織變革的「飛輪效應」。他將變革形容為推動巨輪,一開始得花費龐大力氣才能推動一吋,但只要繼續施力,隨著輪子開始滾動,速度將愈來愈快。也就是說,每一次施加在輪子上的力量,都是為下一圈轉動累積更多動能;前面所花的努力,都將在未來產生相乘效果
繼續閱讀 »
柯林斯在經典著作《從 A 到 A+》中,提出組織變革的「飛輪效應」。他將變革形容為推動巨輪,一開始得花費龐大力氣才能推動一吋,但只要繼續施力,隨著輪子開始滾動,速度將愈來愈快。也就是說,每一次施加在輪子上的力量,都是為下一圈轉動累積更多動能;前面所花的努力,都將在未來產生相乘效果
繼續閱讀 »1967 這一年,台灣設置第一個直轄市「臺北市」,那時候台灣也還沒退出聯合國,但這一年卻誕生橫跨兩岸的睡衣品牌—羅絲美。第一代創辦人呂政信帶著老婆一織一線裁縫而成的睡衣,每天不辭辛勞到百貨賣場叩關,求的就是希望用寄賣方式,讓商品有一絲曝光的機會。那個時代,做生意不求花俏行銷,圖的僅是腳踏實地賺來每一筆訂單。
繼續閱讀 »大概是台灣的企業太照顧老闆自己、又或是這些年的「文青小確幸」風興起,無數的創業補助貸款計劃、育成中心、甚至「創業家培訓班」不斷興起,老編雖然也自行創業,卻可是評估許久才「跳火坑」的吶!
繼續閱讀 »一個品牌就是一個承諾!在這承諾之下,必須有一套「價值觀」的支持,品牌才會有成長的基礎。「承諾」是因為某些事情很重要,否則不會作出承諾,也不會履行承諾。所以品牌創建,往往從一個「承諾」開始進入市場。同時,這承諾也是品牌價值的展現,日復一日,以行動示現這價值的實踐,從而與客戶建立關係。
繼續閱讀 »第 29 屆世大運風光落幕,從原本不被看好,到後來越來越多人關注甚至多場賽事門票完售,一路走來有風有雨,至於這次的世大運揪竟辦得好或不好?歡迎大家看完本篇分析後自行判定。亮點一:捷運車廂創意引發好奇與國際關注。
繼續閱讀 »從創造價值到傳遞價值,多年以來是一般企業的做法,你得有一個組織,規劃與生產商品,然後透過行銷手段與鋪貨到通路銷售,這裡的行銷作為是偏向大眾行銷、媒體採購,在過去是十分有效的商業模式也曾經十分成功,但是時至今日商業環境與技術已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了。
繼續閱讀 »今年 1 月份,該品牌在前述的成功行銷經驗下直接來台設點並再度選擇晶華酒店做為業務拓展的第一站,透過外帶為主的專櫃銷售模式,Lady M 每天皆吸引到為了品嘗傳說中美味蛋糕而不畏艱辛的排隊人潮;另一方面,該品牌也因為每日有限的供應量,而使得消費者在物以稀為貴的心理因素下心甘情願地掏出大把鈔票只求大飽口福。
繼續閱讀 »再有學識再成功的人,也要抵禦命運的寒風,雖然我在事業發展方面一直比較順利,但和大家一樣,無論我喜歡或不喜歡,我也有達不到的夢想、做不到的事、說不出的話,有憤怒、有不滿,傷心的時候,我亦會流下眼淚。
繼續閱讀 »自從 Airbnb、Uber 等新興商業模式興起,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ic) 一詞變成是熱門話語,許多新事業都想跟共享經濟沾上邊,以獲得市場的注意。什麼是共享經濟?定義上是指人們將自己擁有的資源,有償租借給他人,讓未被充分使用的資源可以獲得更有效的利用,提昇整體資源的利用率。
繼續閱讀 »微軟在去年底,以 262 億美元的高價併購 Linkedin。看上的,就是這家公司能幫無數人,建立人脈。Linkedin 的創辦人 Reid Hoffman,本身就是人脈高手。他甚至把自己對人脈的看法,寫成一本書,中文書名叫《自創思維》。要了解 Hoffman 的思想脈絡,得先從他的職場生涯談起。
繼續閱讀 »你必須承認:刻意練習 1 萬小時,你會得心應手、持續突破,但未必能成為公認的高手。 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推動自己持續地努力和積累 ,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這是利用規律放大個人努力的結果。
繼續閱讀 »跟朋友交換了一下品牌行銷想法,得到一個相當有趣的啟發:用產品為品牌溝通。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品牌需要一個「記憶點」來深化溝通,而這個「記憶點」通常都是由整體角度切入,思考如何包覆整體產品線,但有些時候這種作法,的確可能讓消費者對於品牌產生印象,但卻不一定能點出產品優勢,增加消費者購買動機。
繼續閱讀 »